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行政诉讼中止中断是什么?
释义
    行政诉讼中止是在行政诉讼进行之中,由于存在或发生了某种特定原因,使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暂时中断,待中断的原因消除后,再恢复诉讼程序的一项制度。行政诉讼中止不同于行政案件的延期审理,前者是行政诉讼程序的暂时停止,中止的时间相对较长,后者是另定开庭期日,一般推迟的时间较短,同时,行政案件延期审理后,诉讼活动仍未停止。
    通常在存在或发生下列原因之一的,行政诉讼中止:
    (1)原告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参加诉讼,或者被告被撤销后,尚待确定诉讼参加人;
    (2)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行政法规、规章不一致须待有权机关作出解释或裁决的;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
    (3)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4)其它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况。行政诉讼中止时,人民法院应当作出裁定。行政诉讼中止的原因消除后,应恢复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的特点及《行政诉讼法》、《解释》的有关规定决定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是一次性的,不可逆转的,不会因《民法典》规定的法定事由出现,而发生起诉期间的循环重复问题,因此行政诉讼不适用时效中断制度。
    1、普通诉讼时效
    (1)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3个月。
    (2)经复议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为15日。
    2、特殊诉讼时效
    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特殊诉讼时效,比如30日。
    3、最长诉讼时效
    (1)是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但未被告知诉权或者起诉期限的为2年。
    (2)是行政相对人不知道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涉及不动产的为20年,其他的5年。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3:3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