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关于留置措施的定义与解释 |
释义 | 留置措施是一项涉及被调查人人身自由的严厉措施,但与以前不同。留置期限为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监察机关可以随时采取解除措施。留置的对象范围包括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和涉嫌行贿犯罪或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 法律分析 留置措施是以前纪检监察机关和检察机关惯用的措施之一,但与以前不同,是一项涉及被调查人的人身自由的严厉措施。 一、留置后多久移送审理 留置后多久移送审理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当中的规定可知,留置期限为三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报上一级监察委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采取留置措施后发现涉嫌职务犯罪,需要移送审查起诉的,在检察机关决定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监查部门解除留置措施,将留置人员交给检察机关。 二、留置后一般有几种结果 留置后一般有两种结果,具体如下: 1、会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留置对象一般都有严重的违法行为,调查结束后,一般也会移送司法机关提起公诉,经法律程序由法院做出判决,这也是大部分留置案件最终的处理结果; 2、解除留置措施。根据法律规定,在监察机关发现采取留置措施不当的时候,可以随时采取解除措施。 一、留置后的处理方式如下: 1、采取留置措施后发现涉嫌职务犯罪,需要移送审查起诉的,在检察机关决定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监查部门解除留置措施,将留置人员交给检察机关; 2、采取留置措施后未发现犯罪行为,监查部门认为可以解除留置或者留置期限届满后,应当撤销案件,解除留置措施;虽不移送司法机关,但仍可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党内处分、对被调查人和所在单位提出监查建议。 二、留置的对象范围具体如下: 1、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 2、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 总之,留置后一般有两种结果,可能会移送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也可能解除留置措施。 拓展延伸 留置后怎么处理 1、采取留置措施后发现涉嫌职务犯罪,需要移送审查起诉的,在检察机关决定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监查部门解除留置措施,将留置人员交给检察机关;2、采取留置措施后未发现犯罪行为,监查部门认为可以解除留置或者留置期限届满后,应当撤销案件,解除留置措施;虽不移送司法机关,但仍可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党内处分、对被调查人和所在单位提出监查建议。 结语 留置措施是一项涉及被调查人人身自由的严厉措施,但与以前不同。留置期限为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留置后,处理方式有两种:若涉嫌职务犯罪,则需检察机关决定采取逮捕等强制措施后,监查部门解除留置措施,将留置人员交给检察机关;若未发现犯罪行为,则监查部门认为可以解除留置或留置期限届满后,应当撤销案件,解除留置措施。留置的对象范围包括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职务犯罪的被调查人以及涉嫌行贿犯罪或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二十二条被调查人涉嫌贪污贿赂、失职渎职等严重职务违法或者职务犯罪,监察机关已经掌握其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仍有重要问题需要进一步调查,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监察机关依法审批,可以将其留置在特定场所: (一)涉及案情重大、复杂的; (二)可能逃跑、自杀的; (三)可能串供或者伪造、隐匿、毁灭证据的; (四)可能有其他妨碍调查行为的。 对涉嫌行贿犯罪或者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监察机关可以依照前款规定采取留置措施。 留置场所的设置、管理和监督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