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网上找未成年人聊污犯法了吗? |
释义 | 未成年人犯罪应从轻或减轻处罚,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负刑事责任,14-16周岁犯重罪也负责任,14-18周岁犯罪应从轻处罚。未满18周岁的犯罪者可要求家长管教或政府收容教养,未满18周岁且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法律分析 未成年人犯法是指已经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触犯刑事法律,但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刑事处罚的情形。我国刑法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拓展延伸 防止未成年人在网上接触到违法内容的措施有哪些? 防止未成年人在网上接触到违法内容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是必要的。首先,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建立家庭网络安全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其次,学校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帮助学生识别和避免违法内容。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网络监管,打击违法行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此外,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律,建立健全的内容审核机制,过滤和屏蔽违法内容。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通过综合施策,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未成年人在网上接触到违法内容的风险,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 结语 未成年人犯罪,尽管触犯刑事法律,但由于其年龄不满十八周岁,应从轻或减轻刑事处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定明确,同时也应关注防止他们在网上接触违法内容的问题。家庭、学校、政府、互联网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监护、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网络监管和内容审核机制建设,以确保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成长。通过综合施策,我们能有效减少未成年人接触违法内容的风险,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八条 新闻出版、教育、卫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网信等部门应当定期开展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监督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履行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义务,指导家庭、学校、社会组织互相配合,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预防和干预。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方式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进行干预。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四条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20修订):第五章 网络保护 第六十五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内容的创作与传播,鼓励和支持专门以未成年人为服务对象、适合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特点的网络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和使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