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父母赡养的范围和标准是什么? |
释义 | 赡养人范围包括老年人的子女、配偶、孙子女、外孙子女和兄弟姐妹。赡养费计算根据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则无力提供赡养费,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则按50%或40%计算。赡养费标准由法院根据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需求和赡养人经济能力确定。 法律分析 关于赡养人的范围,依法主要包括以下主体: (1)老年人的成年子女; (2)老年人的配偶; (3)老年人的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 (4)与老年人具有扶养关系的兄弟姐妹。 赡养费的计算: 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拓展延伸 父母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和执行方式 父母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和执行方式是指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父母对于未成年子女或者无法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负有经济赡养义务的规定以及如何履行这一义务的方式。根据我国法律,父母应当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确保子女的正常成长和发展。赡养标准根据父母的经济能力、子女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情况等因素确定。在执行方面,可以通过协商、起诉、申请强制执行等方式来保障子女的赡养权益。同时,法律也规定了父母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后果和相应的法律责任。父母赡养义务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责任,对于维护家庭和谐、保障子女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赡养人范围明确,包括老年人的子女、配偶、孙辈和兄弟姐妹。赡养费计算需考虑家庭收入和被赡养人数,超出最低生活保障线部分按比例计算。法院标准包括经济水平、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父母赡养义务是法律规定,确保子女正常成长和发展。赡养标准因素多样,执行方式可协商、起诉或强制执行。父母不履行义务将承担法律责任。维护家庭和谐、保障子女权益,父母赡养义务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根据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0条规定,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