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借钱不还犯罪吗?
释义
    只要是没有恶意骗取银行贷款,不构成犯罪。但是民事方面银行可以随时起诉。如果是以虚假的资料骗取贷款后不还的,属于贷款诈骗罪,是刑事犯罪。如果是正常贷款,由于意外的经济原因无法还款的,是正常的民事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
    一、网贷不还是不是诈骗罪
    一般情况下网贷不还不会构成诈骗罪,但是如果贷款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进行贷款,并且从一开始就不会想要还贷的话,就有可能会构成诈骗罪。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二、贷款诈骗罪与一般贷款纠纷有什么异同
    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而贷款纠纷,只是贷款过错中因借款、还款等发生的一般民事纠纷而已。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与贷款诈骗罪相似,贷款纠纷也往往采取一些虚假的财务报表、资产证明、担保物品来获取银行的信任以便取得贷款,从这一点上两者没有完全本质的区别。
    贷款诈骗罪与贷款纠纷最大的区别在于贷款诈骗罪有主观非法占有的目的,而贷款纠纷不具有这一目的,这是两者最主要的区别。
    由于主观的非法目的只是人的主观想法一般外人无法得知,这就为明确的区别两者带来了困难。实践中,只能以客观反观推知主观的办法加以推定。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其中指出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非法占有为目的:
    1、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
    2、非法获取资金后逃跑的;
    3、肆意挥霍骗取资金的;
    4、使用骗取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6、隐匿、销毁账目,或者搞假破产、假倒闭,以逃避返还资金的;
    7、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返还的行为。
    但是,在处理具体案件的时候,对于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不能单纯以财产不能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
    除了上述参考的内容可以认定非法占有目的外,还可以从下面的几个方面来加以认定:
    1、看行为人的还款态度;
    2、看行为人的贷款后的用途;
    3、要分析造成贷款不能偿还的根本原因。
    总之,任何犯罪都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主客观两者的统一。司法的公正就在于:不放从一个犯罪,也不使一个无辜受到处罚。
    三、诈骗罪如何认定
    1、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2、与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3、与招摇撞骗罪界限
    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4、本罪与本法规定的其他诈骗犯罪的界限
    本法在其余各章节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金融票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这些诈骗犯罪与本罪在主观方面和客观表现方面均相同,但在主体、犯罪手段、主体要件与对象上均有差别,较易区分。本条因之规定,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20:4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