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重婚行为的构成与认定
释义
    认定重婚行为的关键在于确认何为婚姻行为。如出现了重叠的婚姻行为,则可认定重婚的存在,笔者认为,认定婚姻行为除履行结婚登记程序外,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1、举行仪式。
    即当事人举行仪式,向社会公开表示两者欲产生夫妻关系,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产生社会公信力。
    2、生有子女。
    是否生有子女,往往可以作为判断当事人同居是否具有永久目的重要标准。
    3、有固定住所,且公开同居达一定期限。
    固定住所,乃人们生存的基本条件,是判断是否有共同生活内容的外观。
    4、以夫妻名义相称。
    如当事人自己对外以夫妻名义相称,当然是判断其是否为婚姻行为的重要依据。
    5、社会及家人的评价。
    当事人同居时对外或许不以夫妻相称,但两人的心态及事实状态如何,会向周围群众及家人流露,因而社会及家人的评价,可作为确认的依据之一。
    6、提供经济来源。
    经济来源是人们生活的保障,如长期由一方提供经济来源,亦可表明两人较为固定的同居关系。
    总之,考察、判断婚姻行为是否存在,可从以上几个方面加以综合评价与判断。当事人对外即使不以夫妻名义相称,只要具备其它几个因素之一,亦可认定其为婚姻行为。婚外的婚姻行为,则构系的重叠,才构成重婚的误区。如该观点成立,重婚与重婚罪的概念本不应存在。因自从实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以来,重婚便作为结婚的禁止条件,有配偶者再行结婚,后婚便为无效或应予撤销,即非合法的婚姻关系。那么,即使法律上的重婚,也不应以重婚论处。
    事实并非如此,重婚,应是客观存在的婚姻行为的重叠,而婚姻关系是否合法,并不影响重婚的构成,因而事实重婚的概念是成立的。对此我国有关的司法解释亦是肯定的。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新的《婚姻登记管理条例》(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发布)发布施行后,有配偶的人与他人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以夫妻名义
    同居的,仍应按重婚罪定罪处罚。所以对事实重婚的处理,不须扩大重婚罪的认定标准。
    依据上述观点,不仅有利于理论体系的合理、完整,更有积极的实际意义。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重婚现象,大量的都是以事实重婚的形式存在。因拘于事实重婚不构成重婚罪的观点,将会使许多客观上已构成犯罪的行为逃避法律的制裁,有损法律的严肃性。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3 5: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