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人民法院是否必须执行仲裁裁决?
释义
    仲裁裁决的执行是有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的,当事人应主动履行。如果一方拒不执行,对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人民法院一般应予以执行,除非存在不予执行的情形,如无仲裁条款、超出仲裁范围、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等。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时,应送达裁定书给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委员会。当事人可重新达成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解决纠纷。
    法律分析
    仲裁是解决当事人争议的一种方式。仲裁法规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仲裁裁决自作出之日起即发生法律效力,对各方当事人都有约束力和强制执行力,当事人应当在裁决书规定的期限内自动履行仲裁裁决所确定的义务。如果裁决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当事人应当主动或尽快履行仲裁裁决。如果一方当事人拒不履行仲裁裁决,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民事诉讼法规定,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一般应当予以执行,只有在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不予执行的情形之一的,并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人民法院才不予执行:
    1.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
    2.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
    3.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违反法定程序的;
    4.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5.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6.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
    7.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
    人民法院经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仲裁裁决不予执行时,应当将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和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当事人可以重新达成仲裁协议重新申请仲裁解决纠纷,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结语
    仲裁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一般应当执行当事人申请执行的仲裁裁决。但在特定情况下,人民法院经审查核实后可以不予执行,如合同中无仲裁条款、裁决事项超出仲裁协议范围等。裁定不予执行后,当事人可重新达成仲裁协议或向法院起诉解决争议。人民法院的审查和裁定保障了公正和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二章 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 第十条 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九条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12 2: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