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
释义 | 宪法的主要特征可概括为:规定国家和社会制度基本原则、赋予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确定国家机构组织原则;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制定和修改需经特别程序。 法律分析 宪法最主要的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 (1)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的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2)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区别于普通法律的特别的程序。 拓展延伸 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是什么 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其中,核心原则包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平等保障等。这些原则为我国的政治体制、法律体系和社会秩序提供了基本框架。而价值观方面,我国宪法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这些价值观指引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全体公民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的确立,旨在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结语 我国宪法作为国家最高法律,具有三个主要特征: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以及特殊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包括党的领导、人民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民主法治、平等保障等。同时,宪法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追求。我国宪法的确立旨在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法律依据 《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宪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