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婚假是带薪休假。 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婚假是劳动者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用人单位如数支付工资,这是对劳动者的精神抚慰,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对其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劳动者法定休假、婚丧假、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时,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婚假是法定节假日,但不等同于年假,婚假与工作年限无关。婚假是否可以补休,相关法律法规尚未作出明确解释,但可以与单位协调解决。 婚假天数的规定如下: 1、根据法定结婚年龄,女二十岁,男二十二岁结婚,可享受三天的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二十三岁,男二十五岁者,不再享受晚婚假,但法定婚假仅三天; 3、结婚时,男女不在同一地区工作,但根据两人之间的距离,给予距离假; 4、探亲期间结婚,不得再放假;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两种,再婚人士也可享受法定婚假。 婚假期间的工资规定如下: 1、有劳动合同约定的,应当确定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的正常工资标准,集体合同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的,要按照集体合同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可以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来确定,协商结果应当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没有约定的,按照劳动者正常上岗月工资的百分之七十确定休假工资计算基数,根据规定计算的休假工资基数,不得低于最低的工资标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