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双重除斥期间以哪个为准
释义
    双重除斥期间具体以哪个为准
    1、一般来说,两个除斥期间都有用,并没有哪个更准确的区别,第二个是最长除斥期间。
    2、债权人的撤销权在行使时,受到双重除斥期间的限制,第一个除斥期间表示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第二个是一个类似兜底的期间,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5年内,即:
    ①债权人不知道撤销事由,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的第六年起债权人撤销权丧失。
    ②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的期间超越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五年的期间,以这个五年的期间为限。
    什么是除斥期间以及除斥期间的适用
    1、除斥期间,又称“预定期间”、“预备期间”。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民事权利有效存续的期间。除斥期间也是某种法律事实,权利人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不行使其权利,其权利即被除斥。例如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接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权。
    2、除斥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的特征在于:
    (1)它是权利人依法可行使权利的期限,其本质是权利的存续期;
    (2)它是法律规定的不变期间,一般不发生期间中断、中止或延长问题;
    (3)其适用直接凭借法院职权,不取决于当事人诉讼主张;
    (4)其期间原则上自权利确立之日起算;
    (5)它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非胜诉权)且不限于请求权,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一、除斥期间的适用范围有哪些
    除斥期间不同于诉讼时效的特征在于:
    (1)是权利人依法可行使权利的期限,其本质是权利的存续期;
    (2)是法律规定的不变期间,一般不发生期间中断、中止或延长问题;
    (3)其适用直接凭借法院职权,不取决于当事人诉讼主张;
    (4)其期间原则上自权利确立之日起算;
    (5)它所消灭的是实体权利(非胜诉权)且不限于请求权,如追认权、撤销权、解除权等。
    除斥期间是指法律规定某种民事实体权利存在的期间。权利人在此期间内不行使相应的民事权利,则在该法定期间届满时导致该民事权利的消灭。例如《民法典》规定,受遗赠人在知道受遗赠的二个月内不作出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里的二个月就是除斥期间。
    在民法上,因时间的经过而影响权利的存续或行使的,主要有消灭时效(中国称诉讼时效)和除斥期间。关于诉讼时效,中国《民法典》及有关特别法都有比较完整系统的规定,人们对此十分熟悉。而关于除斥期间,立法规定就相对较为分散了,加之其与诉讼时效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司法实践中人们常常将除斥期间误认为是诉讼时效,而实际上,两者在立法宗旨、法律后果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6 13: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