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法院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措施 |
释义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纳入期限为两年。然而,如果被执行人采取暴力手段妨碍或抗拒执行,并且情节严重,可以适当延长一至三年。此外,如果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人民法院有权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法律分析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是有期限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如果被执行人用暴力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可以适当延长一至三年。 相关法律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被执行人具有本规定第一条第二项至第六项规定情形的,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被执行人以暴力、威胁方法妨碍、抗拒执行情节严重或具有多项失信行为的,可以延长一至三年。 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或主动纠正失信行为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提前删除失信信息。 拓展延伸 失信被执行人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在执行程序中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失信被执行人将承担一系列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首先,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状况将被记录在信用信息平台,对其信用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失信被执行人可能面临限制消费、限制高消费、限制出境等措施,以确保其履行债务。此外,法院还可采取冻结、查封、拍卖财产等强制措施,追回债务。对于恶意逃避执行的失信被执行人,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如刑事拘留、罚款等。综上所述,失信被执行人将承担严重的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行。 结语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期限为二年,若被执行人采取暴力手段妨碍执行情节严重,可延长一至三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积极履行义务或纠正失信行为,法院可提前删除失信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将承担法律责任与处罚措施,包括信用受损、消费限制、财产冻结等,甚至可能面临刑事处罚。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行,保护债权人的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五十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扣留、提取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部分的收入。但应当保留被执行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的生活必需费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时,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被执行人所在单位、银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储蓄业务的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四十八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应当报告当前以及收到执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财产情况。被执行人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关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二十一章 执行措施 第二百六十二条 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对其采取或者通知有关单位协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统记录、通过媒体公布不履行义务信息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