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不同地区诈骗罪的立案标准不同,最低标准是3000元,最高标准是1万元。欠钱一般不会构成诈骗罪,债权债务纠纷的立案没有数额限制,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债务人不存在构成诈骗罪的情形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债权人可在债权期满之日起三年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达到债权的实现。 一、诈骗罪一般的立案标准是多少 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行为人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应当立案追诉。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谎称怀孕是否属于欺诈 谎称怀孕是否属于欺诈要看具体情况。 根据要钱的数量判断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诈骗数额较大则构成诈骗罪。诈骗金额达到2000元,构成立案追诉标准。不构成犯罪标准,有诈骗行为的,可以给予治安管理处罚。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3万元至10万元,50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规定的金额范围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实施的具体金额标准,并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