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中自认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释义
    当事人的自认对法律后果和法院判决具有约束力,无法撤销或提出相反主张。自认成为当事人陈述的一种证据类型,免除了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法院在判决时应以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为基础,无需审查真实性,且不得作出相反认定。自认对一审和二审法院均具有约束力,二审法院应以一审承认事实为依据作出裁判,除非有正当理由推翻承认。
    法律分析
    (一)自认对当事人的效力。对于作出自认的当事人而言,需要承担因承认于已不利事实而带来的法律后果,而且自认一旦作出,除非法定原因,不得撤销,同时也不能提出与自认事实相反的主张。实际上自认也就成为证据的第五种类型——当事人的陈述。对于对方当事人而言,自认则免除了其对该事实的举证责任。因为,自已提出的对对方不利的事实已经得到了对方的承认,对于双方当事人不存在争议的事实,无需举证
    (二)自认对法院的效力。自认的效力不仅约束当事人,而且对法院也有约束力。法院在作出判决时必须受到当事人自认事实的约束。法院在适用法律时,应当以当事人自认的事实为基础,法院没有必要对双方一致认定的事实的真实性进行审查,而且也不得作出与该自认事实相反的认定。自认对法院的效力不仅拘束一审法院,而且对二审法院也具有约束力。法院在一审中以当事人承认的事实为依据作出判决后,承认该事实的当事人在第二审中,不能在无正当理由时以证据推翻承认,二审法院仍然应当以一审承认事实为依据作出裁判。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中自认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有何影响?
    民事诉讼中,当事人自认的法律效力对其具有重要影响。首先,自认的法律效力意味着当事人承认对方所主张的事实和法律观点的正确性,这有助于减少争议和纠纷的发生。其次,自认的法律效力可以加快诉讼进程,避免长时间的诉讼纠纷。此外,当事人自认的法律效力还可以减少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然而,当事人在自认法律效力时需谨慎,确保其利益受到充分保护,避免对方利用自认来削弱其权益。因此,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应充分了解自认法律效力的含义和影响,谨慎决策。
    结语
    当事人的自认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对其本人和法院都具有约束力。自认事实不仅免除了对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还成为法院判决的依据。对于当事人而言,自认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并且一旦作出就不能撤销或提出相反的主张。对于法院而言,应以当事人的自认事实为基础,不必对一致认定的事实进行审查,且不得作出与自认事实相反的认定。当事人的自认在民事诉讼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减少争议、加快诉讼进程,并降低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然而,当事人在自认时应谨慎决策,确保自身利益得到充分保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三条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陈述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或者对于己不利的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
    在证据交换、询问、调查过程中,或者在起诉状、答辩状、代理词等书面材料中,当事人明确承认于己不利的事实的,适用前款规定。
    第四条一方当事人对于另一方当事人主张的于己不利的事实既不承认也不否认,经审判人员说明并询问后,其仍然不明确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视为对该事实的承认。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1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