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质量事故的定义标准 |
释义 | 工程质量事故分为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两类。一般质量事故包括一级、二级和三级,其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在150-300万、50-150万和20-50万之间。重大质量事故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在30人以上/1000万以上、10-29人/500-1000万和1-9人/300-500万之间。 法律分析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较多,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事故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分质量问题、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三类。重大质量事故又划分为:一级重大事故、二级重大事故、三级重大事故。具体如下: 1、一般质量事故:质量低劣或达不到质量标准,需要加固修补,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修复费用)在20-300万之间的事故。一般质量事故分三个等级:一级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150--300万之间;二级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50--150万之间;三级一般质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在20--50万之间。 2、重大质量事故: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坍塌、报废和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重大质量事故分三级:一级重大事故,死亡30人;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以上;特大型桥梁主体结构垮塌;二级重大事故:死亡10--29人;直接经济损失500--1000万(不含);大型桥梁结构主体垮塌;三级重大事故:死亡1-9人;300-500万;中小型桥梁垮塌。 拓展延伸 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 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方法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重要步骤。首先,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明确的质量标准和流程,以及设立质量监控机制。其次,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高他们对质量的重视和责任感。第三,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预防,识别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此外,加强供应链管理,确保原材料和合作伙伴的质量符合要求。最后,建立有效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及时处理和解决质量事故,并进行事后分析和改进。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客户信任和满意度。 结语 工程质量事故的分类方法较多,国家现行对工程质量事故通常采用按造成损失严重程度划分为一般质量事故和重大质量事故两类。重大质量事故又划分为一、二、三级。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和意识、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预防、加强供应链管理以及建立有效的事故应急响应机制,可以有效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客户信任和满意度。 法律依据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第九条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第十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 (一)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二)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三)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依照前款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接到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的报告后,应当立即报告国务院。必要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可以越级上报事故情况。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