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电动车事故赔偿规定 |
释义 | 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缺乏统一,需根据事故责任和统计数据确定赔偿比例。医疗机构应及时抢救伤者,保险公司应在责任限额内支付抢救费用,超过限额由社会救助基金垫付并追偿。机动车与机动车事故,有过错的一方负责赔偿;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事故,非机动车无过错则机动车负责赔偿,有过错则减轻机动车赔偿责任;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机动车无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没统一标准,由于各个地方统计数据不同,对于非机动车的赔偿标准,要依据具体的事故责任划分和统计数据,才能算出受害者可以获得的相应赔偿。首先,赔偿比例划分问题。事故责任由交警根据双方的过错以及原因力比例来综合认定事故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五条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第七十六条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的部分,按照下列规定承担赔偿责任:(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有过错的,根据过错程度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机动车一方没有过错的,承担不超过百分之十的赔偿责任。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 结语 综上所述,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标准缺乏统一规定,需要根据具体事故责任划分和统计数据来确定赔偿比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按照过错比例分担责任。对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没有过错的情况,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若有过错,可适当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赔偿责任。若事故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碰撞机动车造成,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非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确保受害者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人员应当及时抢救,不得因抢救费用未及时支付而拖延救治。肇事车辆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支付抢救费用;抢救费用超过责任限额的,未参加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或者肇事后逃逸的,由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先行垫付部分或者全部抢救费用,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机构有权向交通事故责任人追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九十一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故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零五条 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接受测试、检验。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