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坐收坐支标准及立案依据 |
释义 |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是:(1)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挪用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十万元以上且超过三个月未还;(2)挪用十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根据刑法规定,挪用资金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如果坐收坐支有挪用资金用于私人用途情形的,涉嫌挪用资金罪,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是: (1)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十万元以上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 (2)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挪用十万元以上进行营利活动的。 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构成挪用资金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单位资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拓展延伸 立案标准与案件受理条件的关系分析 立案标准与案件受理条件的关系分析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问题。立案标准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对案件是否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判断的依据。案件受理条件是指法院受理案件所必须具备的一定要件和条件。立案标准与案件受理条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当案件符合立案标准,即满足了相关法律规定的条件,才能被法院受理。因此,立案标准是案件受理条件的前提和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法院会根据立案标准来审核案件的受理条件,以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同时,案件受理条件也会影响立案标准的具体要求和适用范围。通过对立案标准与案件受理条件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法律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规定,确保案件的正当受理和公正审判。 结语 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是严格的,涉及到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挪用公司资金等行为。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挪用资金罪的刑罚程度与挪用金额大小有关。立案标准与案件受理条件密切相关,只有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才能被法院受理。深入分析立案标准与案件受理条件的关系,有助于确保案件的合法性和公正审判。法律从业者应当熟悉并正确应用相关法律规定,以保障司法公正。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八十八条 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本章规定的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三章 管 辖 第十四条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七章 立案、撤案 第三节 撤 案 第一百八十八条 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实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实,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国家重大利益,需要撤销案件的,应当层报公安部,由公安部商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撤销案件。报请撤销案件的公安机关应当同时将相关情况通报同级人民检察院。 公安机关根据前款规定撤销案件的,应当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作出处理。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