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酌定情节的种类有哪些 |
释义 | 酌定情节是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根据自身的审判经验,针对具体案件情况,灵活运用并适当地调整刑罚裁量过程中的情节。虽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但却是根据刑事立法精神和有关刑事政策,从刑事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对于刑罚裁量也具有重要意义。酌定情节在刑罚裁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法定情节的适用,特别是在多功能情节的适用、量刑情节竞合时的适用、应当型情节与可以型情节并存的适用等情况下,酌定情节对于法定情节的最终 法律分析 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时根据自身的审判经验,针对具体案件情况,灵活运用并适当地调整刑罚裁量过程中的情节。是量刑情节的一种。酌定情节虽然不是刑法明文规定的,但却是根据刑事立法精神和有关刑事政策,从刑事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因而对于刑罚裁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酌定情节在刑罚裁量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法定情节的适用,特别是在多功能情节的适用、量刑情节竞合时的适用、应当型情节与可以型情节并存的适用等情况下,酌定情节对于法定情节的最终适用结果起着重要的调节、修正和辅助判断的作用。 (2)当特定案件中不具有法定情节的条件下,酌定情节的适用,是在相对确定的法定刑中确定最终应当判处的刑罚所不可缺少的根据之一。 刑法司法实践中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 (1)犯罪的动机。如同是抢夺犯罪,有的是追求腐化生活,有的是基于家庭生活困难,前者的主观恶性相对大于后者。 (2)犯罪的手段。如使用一般强制方法实施的强奸犯罪,与采用惨无人道、极端野蛮的手段完成的强奸犯罪相比,前者的情节明显轻于后者。 (3)犯罪的时间、地点。如发生于天灾人祸之时的盗窃、抢劫等犯罪,就比平时所发生的相同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4)犯罪侵害的对象。如侵犯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怀孕妇女的犯罪,就比侵犯其他对象的相同犯罪,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如同是侵犯财产利益的犯罪,犯罪人所造成的实际的财产损害程度,就是在量刑时应予以考虑的因素。 (6)犯罪分子的一贯表现。如平时遵纪守法者犯罪,与平时一贯违反法律、甚至多次受过行政处罚者犯罪相比,后者就应受到相对较重的处罚。 (7)犯罪后的态度。如真诚悔过、坦白罪行、积极退赃、主动赔偿损失、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或减轻危害结果等表现,较之于拒不认罪、毁灭罪证、意图逃避罪责等表现,应当受到相对较轻的处罚。 拓展延伸 标题:['2. 酌定情节与法定情节的关系'] 酌定情节和法定情节是刑法中的两个重要概念。酌定情节是指在刑法规定的基础上,法院或法官在审判过程中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对被告人所犯的罪行进行量刑时所考虑的各种情节。而法定情节则是指刑法中明确规定的量刑情节,如危害性、恶劣程度等。 酌定情节和法定情节的关系在于,法定情节是酌定情节的基础和依据。也就是说,在确定被告人所犯的罪行时,必须参考刑法中的法定情节。但同时,酌定情节也可以对法定情节进行补充和变更。 在司法实践中,法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酌定情节和法定情节,对被告人的罪行进行公正的量刑。只有在法定情节和酌定情节的相互配合下,才能确保司法公正和案件裁判的严谨性。 因此,酌定情节和法定情节在刑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们的相互配合和协调是保障司法公正和案件裁判权威的重要保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四章 戒毒措施 第三十一条 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教育和挽救吸毒人员。 吸毒成瘾人员应当进行戒毒治疗。 吸毒成瘾的认定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安部门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七章 附则 第七十一条 本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同时废止。 戒毒条例(2018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负责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