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如何处理 |
释义 | 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需要进行逐个审查。如果符合党员条件,应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如果不符合党员条件,将被宣布除名;如果有违纪行为,将依法予以追究。根据法律规定,党员受到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后,在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晋升职务或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法律分析 对于受到解散处理的党组织中的党员,应当逐个审查。其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应当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宣布除名;有违纪行为的,依照规定予以追究。根据法律规定,党员受到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一年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高于其原任职务的党外职务。 拓展延伸 党员解散处理后的权益保障与转移 党员解散处理后的权益保障与转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党组织解散后,党员的权益需要得到妥善保障和转移。首先,党员应当及时了解解散处理的具体情况,包括解散原因、程序和影响等。其次,党员应与相关部门或组织进行沟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这可能包括转入其他党组织、转为群众身份或其他适当的安排。党员应积极主动地与相关方面协商解决问题,同时保持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党性修养。最后,党员应继续发挥积极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始终坚守党的宗旨和原则。通过这样的努力,党员可以在解散处理后保障自身权益,并为党的事业继续贡献力量。 结语 在党组织解散后,对受到解散处理的党员进行逐个审查,是确保党的纪律严明的重要举措。对于符合党员条件的,重新登记并参加新的组织过党的生活,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宣布除名,对于有违纪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党员解散处理后的权益保障与转移也是一项重要任务。党员应及时了解解散处理的情况,与相关部门或组织沟通,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无论身份如何变化,党员应始终坚守党的宗旨和原则,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通过这样的努力,党员可以在解散处理后保障自身权益,并为党的事业继续发挥积极作用。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五条 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