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合同诈骗案需要被害人,提供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在签订合同时虚构单位、冒用他人名义提供相关证据等。如果留下印章、假名片、假工作证、假营业执照、各种加盖假公章的证件,以及在收到受害人支付的货物、贷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跑的,请尽可能提供逃跑、藏匿的依据。被害人尽可能提供被告人的身份证件,有助于警方快速破案。 一、合同诈骗罪的立案标准八种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二、经济合同诈骗和经济合同纠纷怎样区分 经济合同诈骗和经济合同纠纷的区分: 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以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伪造、窃取单位公章、介绍信、合同章与他人签订合同,或者使用无效的合同、介绍信与他人签订合同,以达到欺骗他人财产的目的; 2、保证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产权证明;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首先履行小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或履行合同。这种情况一般是小欺骗大,长期钓大鱼; 4、在收到对方支付的货物、贷款、预付款或担保财产后逃跑; 5、以其他方式骗取对方财产的。个人或者单位企业知道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以骗取财产为目的骗取财产的,以合同诈骗罪论。个人或者单位有部分履行能力,只是夸大或者事后因某种原因无法履行合同的,按照经济合同纠纷处理。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 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较大,是构成合同诈骗罪的必要条件,即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实施合同诈骗行为所骗取的财物,必须达到“数额较大”,其行为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而合同诈骗的数额是否巨大、特别巨大,则是对合同诈骗犯罪分子判处较重刑罚的必要条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