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还有什么人可以担任委托诉讼代理人? |
释义 | 1、当事人的近亲属。近亲属包括的人有很多,比如当事人的老公/老婆、父亲母亲、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等,他们都是当事人直系血脉中,最亲的人。由于他们与当事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对当事人所涉及的案件情况一般都会比较了解熟悉,如果让他们担任当事人的委托诉讼代理人,一定会最大程度地维护保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2、社会机构中具备法律知识的人。有的时候,当发生刑事案件的时候,当事人可能会因为自己自身的经济情况限制,没有足够的资金请到专业的律师,并且当事人的近亲不具备相关法律知识,无法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以向当地相关社会机构团体中个,具有法律知识的人请求代替当事人参加诉讼。在社会中,这种集体也是普遍存在的,比如妇联,他们是一个专门为妇女集体争取最大利益的人,他们积极无私地保障保卫妇女的权益。 3、请求经过法院的允许,可以代替当事人参加诉讼的公民。 一、刑事案件回避的事由是什么 回避制度的设立目的是为了将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排除在案件审理者的范围之外,以确保案件审理的公平和公正。依据《刑事诉讼法》第29、30条规定了刑事案件回避的事由。即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当事人的近亲属;(2)本人或者他的近亲属和本案有利害关系的;(3)担任过本案的证人、鉴定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4)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案件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若违反,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要求他们回避。 二、法庭辩论要按照什么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原告和诉讼代理人都出庭的情况下,一般先由原告发言,然后由诉讼代理人补充。发言主要是论证自己的观点和主张,驳斥被告在法庭调查中提出的事实和理由,而不是重复自己在法庭调查阶段所作的陈述内容。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答辩不是对自己在法庭调查阶段的陈述和答辩的简单重复,而是针对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发言发表意见和辩解,以证明原告的诉讼请求是不合法的,不应得到法庭支持。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认为原告和被告都侵犯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因而,其发言或答辩是对原告和被告所主张的事实、理由和请求进行辩驳,从而证明自己的合法权益应受到保护。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是参加到本诉讼中与之有法律关系的一方当事人中来,他与该方当事人的关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在针对对方当事人的时候,他们之间是统一的,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辅助该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主张的事实和请求进行回答和辩驳。当涉及参加之诉中权利的享有或责任的承担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的,此时,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能针对与之有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提出事实、理由和请求进行回答和辩驳。 4、互相辩论。审判人员应当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发言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未被法庭认定的事实,审判人员应当予以制止。必要时,审判长可以根据案情限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每次发表意见的时间。一轮辩论结束后当事人要求继续辩论的,可以进行下一轮辩论,但不得重复第一轮辩论的内容。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