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个人销售口罩是否违法? |
释义 | 个人销售医用口罩违法,可能面临刑事法律风险,包括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定罪处罚。个人无法辨别口罩质量和真伪,若销售伪劣口罩或哄抬价格,都可能触犯刑法。同时,生产或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也会受到严惩。因此,个人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从事违法行为。 法律分析 一、个人销售口罩违法吗 销售医用口罩产品的主体必须是企业,必须取得营业执照,个人不能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 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规定,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由经营企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取得《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四条第二款 规定经营第一类医疗器械不需许可和备案,经营第二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经营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许可管理。销售医用口罩不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 《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从事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的,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填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当场对企业提交资料的完整性进行核对,符合规定的予以备案,发给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 二、个人向他人销售医用口罩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 (一)个人不会去向上家索取医疗器械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或者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合格证明文件等,不能辨别是否为医用口罩及质量是否合格,如销售的是伪劣的医用口罩,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可以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 (二)如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医用口罩等物品价格,牟取暴利,可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三)依法严惩制假售假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生产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用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器材,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定罪处罚。 (四)依法严惩哄抬物价犯罪。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囤积居奇,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口罩、护目镜、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药品或者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结语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个人销售医用口罩是违法的,因为销售医用口罩必须由企业主体进行,并且需要取得相应的营业执照和备案凭证。个人销售医用口罩存在刑事法律风险,包括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非法经营罪等。因此,我们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销售合格的医用口罩,避免违法行为,保护公众健康和市场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修正):第五章 罚 则 第六十一条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属于本法规定禁止生产、销售的产品而为其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的,或者为以假充真的产品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没收全部运输、保管、仓储或者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收入,并处违法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修正):第五章 罚 则 第五十五条 销售者销售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三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该产品为禁止销售的产品并如实说明其进货来源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2018修正):第五章 罚 则 第六十二条 服务业的经营者将本法第四十九条至第五十二条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用于经营性服务的,责令停止使用;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使用的产品属于本法规定禁止销售的产品的,按照违法使用的产品(包括已使用和尚未使用的产品)的货值金额,依照本法对销售者的处罚规定处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