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交通事故中如何处理争议? |
释义 | 法律分析:当交通事故发生后,争议可能会产生在双方对于责任和赔偿金额的认定上。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处理争议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在交通事故发生后,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争议。此时,可以签署调解协议书,明确各自权利义务,尽快解决争议。 2. 仲裁解决:当事人可以选择申请仲裁,由仲裁机构对争议进行裁决。仲裁程序相对简单,速度较快,对于一些纠纷较小的交通事故,可以选择这种方式解决。 3. 诉讼解决:当事人可以通过起诉等方式,将争议提交给人民法院进行解决。但此种方式的程序较为繁琐,时间较长,适合于争议较大、难以解决的情况。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二条: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赔偿,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民事争议可以协商解决,也可以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 3.《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八条:双方当事人对一项或几项有争议的法律关系,通过仲裁机构处理保障当事人的自由和公正。 总之,当交通事故中产生争议时,当事人需要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解决。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协商、仲裁或者诉讼,采取合理、合法的方式进行处理,以达成公正、合理的赔偿结果。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