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行政案件诉讼费用收费管理 |
释义 | 行政案件的诉讼费用标准及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行政案件收费根据案件性质和争议金额不同而有所区别。行政诉讼时效一般为6个月,超过规定时限将不予受理。 法律分析 一、行政案件的诉讼费用的收费标准 1、当事人进行行政诉讼,应当向人民法院交纳案件受理费。行政诉讼案件可分为财产案件和非财产案件。 2、它们的收费标的规定: (1)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元至30元; (2)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至400元; (3)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30元至100元。有争议金额的,按财产案件收费标准交纳。 财产行政案件的收费,按争议的价额或金额,照一定比例交纳: (1)不满1000元的,每件交50元; (2)超过1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按4%交纳; (3)超过50000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3%交纳; (4)超过10万至20万的部分按2%交纳; (5)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1.5%交纳; (6)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1%交纳; (7)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0.5%交纳。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按上述规定的超额递减率,对争议金额分段计算,然后相加,其总数即为应收取的数额。 二、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 1、一般行政诉讼时效是6个月。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结语 行政案件的诉讼费用收费标准根据不同案件类型和争议金额而定。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5元至30元,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50元至400元,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30元至100元。财产行政案件的收费按争议金额的不同比例交纳,具体计算方法请参照相关规定。行政诉讼的一般时效为6个月,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在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超过特定时限的案件将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出具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五十一条 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时对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登记立案。 对当场不能判定是否符合本法规定的起诉条件的,应当接收起诉状,出具注明收到日期的书面凭证,并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裁定书应当载明不予立案的理由。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起诉状内容欠缺或者有其他错误的,应当给予指导和释明,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内容。不得未经指导和释明即以起诉不符合条件为由不接收起诉状。 对于不接收起诉状、接收起诉状后不出具书面凭证,以及不一次性告知当事人需要补正的起诉状内容的,当事人可以向上级人民法院投诉,上级人民法院应当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六章 起诉和受理 第四十八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耽误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限内。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特殊情况耽误起诉期限的,在障碍消除后十日内,可以申请延长期限,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