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夫妻共同债务的数额如何确定? |
释义 | 夫妻共同债务的界定及排除情况:婚前债务、未经同意的资助债务、个人经营所负债务、个人财产约定债务、个人不合理开支、法定个人债务等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夫妻对财产约定具有法律约束力,且约定归个人所有的债务由个人承担。婚前债务、个人不合理开支以及个人财产约定债务等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分析 一、哪些债务不纳入夫妻共同债务 1、不属于夫妻共同承担的债务: (1)夫妻一方的婚前债务。 (2)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擅自资助没有扶养义务人所负担的债务。 (3)夫妻一方未经对方同意,独自筹资从事生产或者经营活动所负债务,且其收入确未用于共同生活的。 (4)遗嘱或者遗赠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为一方个人财产,附随这份遗嘱或赠与合同而来的债务。 (5)夫妻双方依法约定由个人负担的债务。 (6)夫妻一方因个人不合理的开支。 (7)其他依法应由个人承担的债务。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夫或者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相对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者妻一方的个人财产清偿。 二、哪些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1、一方在婚前的债务; 2、夫妻一方有自己并不合理的开支所导致的债务,譬如酗酒吸毒赌博等; 3、假设一方接受了他人的遗嘱或赠与,并且明确只归一方所有,而不是夫妻共同所有。而这份遗嘱或馈赠所附带的债务也跟另一方没有关系。 拓展延伸 夫妻共同债务的分配原则和实践 夫妻共同债务的分配原则和实践涉及多个方面。首先,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共同债务应当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分配。这意味着,在离婚或分割财产时,应根据夫妻双方的贡献、经济状况、债务归属等因素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其次,实践中,可以参考以下几个原则:1.共同债务的分配应当充分考虑债务产生的原因和性质;2.夫妻双方应当积极协商,寻求达成一致的分配方案;3.如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在实施中,需要依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分配结果公平合理。总之,夫妻共同债务的分配原则和实践旨在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财产的稳定和公正。 结语 夫妻共同债务的分配原则和实践旨在保护夫妻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家庭财产的稳定和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债务不包括婚前债务、未经同意的资助债务、个人经营活动所负债务等。在分配夫妻共同债务时,应按照平等原则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并充分考虑债务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双方可以通过积极协商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最终目的是确保分配结果公平合理,维护夫妻双方的利益和家庭财产的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条 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四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据本法第五百一十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六百七十七条 借款人提前返还借款的,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外,应当按照实际借款的期间计算利息。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