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离婚调解后多久会开庭 |
释义 | 离婚调解后开庭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如果经过调解无效的,一般可立即组织开庭,也择期继续开庭。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并且及时判决。 诉讼离婚一般第一次起诉没有法定情形不会判决离婚。诉讼离婚的,在诉讼程序开始之前,会有一个调解程序。如果在调解程序中没有效果的,那么只有等待之后的处理。 首先离婚调解分为诉讼外调解和诉讼调解两种。诉前调解是指对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先经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这里的有关部门,是指法院以外的有关部门,包括当事人所在单位、妇联、基层调解组织和行政主管部门。 一、没有证据家暴为什么要起诉离婚 起诉家暴离婚程序: 一、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第一步先写离婚起诉状。 二、准备家庭暴力起诉离婚所需要的证据。 三、拿着之前准备好的起诉状2份、证据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2份到被告户籍所在地或双方居住1年以上的住所地所在的法院起诉离婚到立案庭办理相关手续。 四、立案庭审查是否受理该家庭暴力起诉离婚案件并交纳诉讼费用回家等通知。 五、法院受理了该家庭暴力起诉离婚案件后将在法定的时间内向对方送达起诉状副本证据及其他材料。法院安排开庭时间并向双方发送传票。 六、离婚调解是法律规定的必经程序所以如果对方同意离婚法院会组织双方进行离婚调解也可能是在庭前组织调解也可能是在开庭时首先问双方是否愿意调解。调解成功的发民事调解书。如果不同意离婚或者调解不成功的将继续开庭。 七、开庭时双方都可以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诉讼请求判决是否准予离婚以及对有关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方面做出判决。这时法院可能判决离婚也可能判决不予离婚。一般对于第一次起诉离婚的被告又不同意离婚法院会判决不予离婚。 二、民事诉讼调解的方式 1、诉前调解。 诉前调解是在诉讼活动开始前,人民法院利用近年来开展的法院干警送法下基层活动,同已建立的民调网络相结合,所进行的调解,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化在初始状态。 2、立案调解。 立案调解是人民法院在立案时,及早介入,对案件进行调解,是对诉前调解的一种有效补充。 3、庭前调解。 庭前调解指在诉讼程序启动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组织纠纷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它能最大限度的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 4、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 书信(网络、短信)方式调解是指当事人起诉后,人民法院以书信(网络、短信)往来调处纠纷的一种方式。 5、社会化调解。 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案件需要,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群众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按这一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或商事纠纷案件时,根据调解的需要,可以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与政府职能部门、村委会、村民小组、街道、社区、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人民调解委员会相配合的民调网络,利用巡回办案、干警下基层的第一手信息作依托,召开调解会调处纠纷。 6、开庭调解。 开庭调解是指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在法庭审理中,调解是贯彻始终的。不仅在调查、辩论阶段可以进行调解,在辩论终结以后,仍可再行调解。开庭调解,达成协议的可能性比较大。 7、送达调解。 送达调解是人民法院在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充分利用与当事人接触见面的时机,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