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工地工伤流程:申请工伤认定→治疗休息期→劳动能力鉴定→工伤待遇审核。工伤起诉流程: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仲裁申请→法院诉讼。工伤申报由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单位应及时申请,否则员工可在一年内申请。 法律分析 一、工地上工伤流程怎么走 1.申请工伤认定。单位在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申请,如果单位未按时申请,员工可以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 2.治疗及休息期。员工在医院治疗和休息期间,单位按月支付员工工资,工资保持原待遇不变; 3.劳动能力鉴定。员工在达到一定医疗期后,可申请伤残鉴定; 4.工伤待遇审核。员工在治疗完毕或者劳动能力鉴定结束之后可申请工伤待遇,报销医疗费用以及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 5.员工和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单位应该支付有伤残人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社保支付一次性医疗补助金。 二、工伤起诉流程需要哪些材料 需要备齐下列材料并经过下列程序才可以起诉: 1.必须先要申请工伤认定,在工伤认定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后,凭工伤认定决定书,后认为伤情严重的,还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获取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 2.凭认定工伤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病例资料等证据,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履行工伤待遇赔偿的前置程序; 3.如果劳动者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的裁决结果不服,可以自裁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备齐认定工伤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仲裁裁决书、相关病历资料及本人身份证和用人单位企业信息等作为立案必备材料,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三、工伤申报是哪个部门负责 工伤申报是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申请。 结语 工伤申报需要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未及时申请的情况下,员工可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申请认定。工伤流程包括申请认定、治疗休息期、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审核等步骤。起诉工伤时需备齐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相关证据,并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起劳动仲裁。如果不服裁决结果,可在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 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七条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位代表的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