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干股分红计算公式 |
释义 | 法律分析:一、干股分红计算公式 干股分红的计算方式如下: 干股分红所得=所占干股比例×公司年度可供分配的净利润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讲解一下干股分红的计算方法。 比如公司员工A拥有公司3%的干股,公司在2018年的净利润为500万,实际收回的净利润为400万,其中有100万没有收回,那这100万是不会计算在可供分配的净利润中的,而是计算在应收款中。 在2018年,公司购进办公器材花费20万,办公场地支出20万,其它总计支出100万,那么公司可供分配的净利润就是400万-20万-20万-100万=260万。 员工A拥有3%的股权,那么他就可以分到:260万×3%=7.8万。 实际上,公司最终分红可能不会有这么多,公司有这么多可供分配的净利润,但是不一定全部拿出来分红,如果保留50万作为公司的备用周转金,那么可供分配的净利润就变成了210万,相应的员工A可以分配的红利也会减少。 二、干股协议一般签几年 干股是指股东不必实际出资就能占有公司一定比例股份份额的股份。 干股协议一般包括:股份的出资额、有无表决权、责任的承担、分红的比例、时间、交付方式、违约责任。 注意在工商登记时不能写干股或写上实际不出钱而占多少股份。而应以另外一种方式:技术、专利权入股占百分之几;或说出资现金多少(实际这个钱是别的股东出的)。 干股是指未出资而获得的股份,但其实干股并不是指真正的股份,而应该指假设这个人拥有这么多的股份,并按照相应比例分取红利。干股特别流行于民企,他们给予干股(进行干股激励)的时候,有的会签署一些协议,有的没有,但是基本上无论哪种,持有干股的人都不具有对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所以,这种干股激励协议不如叫做分红协议更加贴切。对于两个以上股东的公司,所有的股东必须要协商好,毕竟公司是属于股东的,大家都有义务让公司变得更好。 干股协议有双方协商而定没有确定的签署期限。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