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不知道的情况下把车蹭点漆走了算肇事逃逸吗 |
释义 |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条件及情节加重犯的构成要求,包括逃离现场、送往医院后逃离等行为都可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但需行为人明知自己已肇事且具有逃避法律追究动机,否则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法律分析 【法律意见】不构成肇事逃逸。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 1、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2、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3、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的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情节加重犯。构成该情节加重犯,首先要求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否则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只能作为定罪情节在确定其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时加以考虑。 4、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已经发生交通肇事行为,如果对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产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动机,也就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行为。 5、再次,对于虽然履行了对被害人的抢救义务,但是逃避责任查清认定的行为,仍然构成交通肇事逃逸。 6、最后,所谓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现场逃离,但也可以将被害人送往医院后逃离,甚至在现场躲藏的情形。 拓展延伸 车辆刮擦后未留下联系信息是否构成肇事逃逸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车辆刮擦后未留下联系信息可能构成肇事逃逸行为。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留下联系信息并协助处理事故的行为。对于车辆刮擦,即使无意识或不知情,但未采取主动行动留下联系信息,仍可能被视为肇事逃逸。因此,为避免法律责任,发生车辆刮擦后,应立即停车并与对方交换联系信息,或者在必要时报警并等待交警到场处理。只有遵守交通规则和及时履行责任,才能避免肇事逃逸行为的指责和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 结语 合理判断交通肇事逃逸的情节是确保法律公正的重要环节。交通肇事逃逸不仅仅指逃离现场,还包括送医后逃逸或躲藏等行为。明知自己肇事且逃避法律追究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逃逸,但需注意,仅有肇事逃逸行为并不意味着构成交通肇事罪。遇到车辆刮擦,即使无意识或不知情,未主动留下联系信息也可能被视为肇事逃逸。因此,遵守交通规则、及时履行责任是避免肇事逃逸行为及其法律后果的关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21修正):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一百〇一条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章 调 查 第三节 交通肇事逃逸查缉 第四十三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管辖区域和道路情况,制定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查缉预案,并组织专门力量办理交通肇事逃逸案件。 发生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立即启动查缉预案,布置警力堵截,并通过全国机动车缉查布控系统查缉。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