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样区别公证与民间证明 |
释义 | 民间证明和公证是两种不同的证明活动。民间证明是指私人以私人身份进行证明或作为见证人、中间人的证明活动,如见证、中间人、证人证言等。私证只能一般地证明发生过这件事情,至于这件事处理得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合法,见证人往往不过问,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公证是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代表国家所作的证明,是法定证明,它行使的是一种国家法律证明权,是一种法律制度。公证不但要证明事实情况是否真实,而且还要根据国家的法 法律分析 根据民间证明的定义,它是指公民以私人身份进行证明或作为见证人、中间人的证明活动。如见证、中间人、证人证言等。私证只能一般地证明发生过这件事情,至于这件事处理得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合法,见证人往往不过问,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所以私证不能很好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起不到预防纠纷和防止诉讼的作用。 民间证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见,在一些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对已达成的某项民事协议,如买卖、借贷、遗嘱等,为避免双方今后可能产生矛盾纠 纷,以立字据为准,请双方信任的人或长辈、亲属、朋友等,参与协商过程,以第三者证明人的身份参与签约。这类日常生活中的私证,有时对民事纠纷的解决也能 起到一定的调解作用。但这种私人间的证明,很难保证其证明事实和行为真实性和合法性,因而也就无法保证该证明的有效性。 与私证不同,公证是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代表国家所作的证明,是法定证明,它行使的是一种国家法律证明权,是一种法律制度。它不但要证明事实情况 是否真实,而且还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证明是否合法,它能够有效地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纠纷,减少诉讼。所以,公证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司法 作用,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公证与私证,从其“公”与“私”这两者的区别,就能知晓这两类证明是截然不同的证明活动,因而区别也就不言而喻。民间证明就算其合法有效,也只不过起到证明作用;而公证证明则具有法定的证据效力或对债权文书的强制执行效力。公证与私证在性质上、效力上、证明方式、权威性上是截然不同的。 拓展延伸 公证与私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证据,它们在法律上的效力也有所不同。公证是指经过公证机构认证的证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而私证则是指非经过公证机构认证的证据,其可信度和法律效力相对较低。 公证的优点在于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例如,在民事诉讼中,公证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以证明合同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此外,公证还可以在刑事案件中作为证据使用,以证明被告人的罪行或行为的真实性。 然而,私证则存在可信度不高和法律效力较低的缺点。私证可能存在伪造或者篡改的情况,从而影响其可信度和法律效力。此外,私证也可能涉及到个人隐私或者商业利益,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道德和法律上的争议。 总的来说,公证和私证在证据的效力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公证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法律效力,但私证则存在可信度不高和法律效力较低的问题。因此,在法律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证据类型,以保证证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结语 民间证明和公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证明活动。民间证明是指公民以私人身份进行证明或作为见证人、中间人的证明活动,如见证、中间人、证人证言等。私证只能一般地证明发生过这件事情,至于这件事处理得是否公平合理、是否合法,见证人往往不过问,也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公证是国家专门设立的公证机构代表国家所作的证明,是法定证明,它行使的是一种国家法律证明权,是一种法律制度。公证不但要证明事实情况是否真实,而且还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政策证明是否合法,它能够有效地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防止纠纷,减少诉讼。因此,公证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和司法作用,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五章 公证效力 第三十六条 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五章 公证效力 第四十条 当事人、公证事项的利害关系人对公证书的内容有争议的,可以就该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二条 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