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被执行人提出暂缓执行的条件是什么 |
释义 | 行政处罚的暂缓执行条件包括: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提起复议或诉讼;行政机关认为暂缓执行不会造成社会危险;当事人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担保人需符合条件,保证被担保人不逃避处罚执行。不履行担保义务导致逃避处罚的,可被处以罚款。 法律分析 行政处罚的暂缓执行的条件: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决定;依法申请了行政复议或提起了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机关认为暂缓执行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以及当事人提出了保证人或缴纳了保证金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 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第一百零八条 担保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三)在当地有常住户口和固定住所; (四)有能力履行担保义务。 第一百零九条 担保人应当保证被担保人不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担保人不履行担保义务,致使被担保人逃避行政拘留处罚的执行的,由公安机关对其处三千元以下罚款。 拓展延伸 被执行人暂缓执行申请的条件及其影响分析 被执行人在提出暂缓执行申请时,通常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可能包括但不限于:1.提供足够的担保措施,以确保债务能够得到充分保障;2.提供详细的财务状况和资产证明,证明其无法立即履行债务;3.提供合理的理由,说明为何需要暂缓执行;4.保证不会对债权人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害。当法院审查被执行人的申请时,会综合考虑这些条件,并权衡被执行人与债权人的权益,以及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如果被执行人的申请获得批准,暂缓执行将对债权人的权益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导致债权人的债权得不到及时履行。因此,法院在决定是否批准暂缓执行申请时,需要进行细致的影响分析。 结语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行政处罚的暂缓执行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包括当事人不服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行政处罚机关认为不会发生社会危险,以及提供保证人或缴纳保证金等。在法院审查申请时,需要综合考虑被执行人与债权人的权益,并进行影响分析。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五章 审判监督程序 第二百六十七条 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抄送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应当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将书面意见送交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的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的书面意见后,应当立即对该决定进行重新核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八十三条 公安机关在异地执行拘留、逮捕的时候,应当通知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被拘留、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应当予以配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