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工伤鉴定过程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释义
    工伤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种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或者致使劳动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做出的鉴别和评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工伤鉴定过程的法律规定。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第四条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本办法第三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五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的样式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制定。
    第六条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第七条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完整,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效内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八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九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格式和要求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第十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
    第十三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四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第十五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第十六条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时问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认定结论;
    (六)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的部门和期限;
    (七)作出认定决定的时间。
    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十七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一、如何做工伤认定?
    1、工伤认定材料提交
    (1)填写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制定的《工伤认定申请表》
    (2)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当场或者在15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
    2、受理或不予受理
    (1)受理条件:
    ①申请材料完整
    ②属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管辖
    ③受理时效尚未经过
    ④申请主体适格。
    上述四个条件须同时满足,否则,申请将不会被受理。
    劳动保障部门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2)不予受理: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3、证据的调查核实
    (1)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2)劳动保障部门调查核实,应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3)调查核实时,依法行使职权并履行法定保密义务
    (4)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5)举证责任:
    ①原则上,适用谁主张,谁举证。否则,承担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
    ②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情况下,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
    4、工伤认定决定
    (1)认定决定包括工伤或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和不属于工伤或不视同工伤的认定决定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但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15天内应作出决定。
    (3)工伤认定决定应当依法载明必记事项
    (4)工伤认定决定应加盖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5、送达与抄送
    (1)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将工伤认定决定送达工伤认定申请人以及受伤害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2)工伤认定法律文书的送达按照《民事诉讼法》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6、复议或诉讼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7、资料存档
    工伤认定结束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至少保存20年。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16:5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