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玩忽职守行为由哪个部门监管? |
释义 | 玩忽职守罪是一种违反国家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的行为,包括不履行职务和不正确履行职务两种类型。该罪行需造成重大损失,并涉及各个领域和部门。举报可向检察院、监察部门、本行政及政府机关、上级机关和本市纪检委等机构进行。该罪行体现了对责任的不负责、该管不管、该作不作、听之任的态度。 法律分析 玩忽职守罪,由检察院管辖,违纪行为由监察部门管辖。如果行为已经涉嫌渎职犯罪,可以向检察院的反渎职侵权局举报,也可以登录最高人民检察院举报网站举报。同时也可以向本行政及政府机关和上级机关检举,也可以向本市纪检委举报。 玩忽职守的行为在客观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不履行职务型,即行为应该履行且能够发行,但不履行其职务。 二是不正确履行职务型,即行为人应该且能够履行职务,但不严肃认真地对待其职务,以致错误地履行了职守。 除了以上表现以外,玩忽职守罪在客观方面还必须具有“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认定是否重大损失,应根据司法实践和有关规定,对所造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损失的实际情况,并按直接责任人员的职权范围全面分析,以确定应承担责任的大小。 玩忽职守的行为方式多样,涉及面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规定。例如:在粮食保护、防火护林、商品检验、食品卫生、文物保护、防止伤亡事故及金融管理等方面,对玩忽职守行为以及依法应予追究的情况。 综上所述,玩忽职守罪必须违反国家工作纪律和规章制度。玩忽职守罪是他人和肩上的责任不负责,不该出现该管不管,该作不作,听之任的的行为。 拓展延伸 玩忽职守行为的处罚措施和监管机制 玩忽职守行为是指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故意或过失地违反职责、不履行职责或者滥用职权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我国有明确的处罚措施和监管机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发现玩忽职守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等。监管机制主要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他们会对公职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确保他们履行职责、不违法乱纪。此外,社会舆论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玩忽职守行为,促进公职人员的廉洁从政。 结语 玩忽职守行为是公职人员在履行职责中故意或过失地违反职责、不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的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发现此类行为,相关部门将进行调查取证,并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监管机制由纪检监察机关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他们会监督公职人员的工作,确保他们履行职责、不违法乱纪。同时,社会舆论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公众可以通过举报渠道向相关部门反映玩忽职守行为,促进公职人员的廉洁从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