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非羁押人员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非羁押人员是指在刑事诉讼程序中,没有被依法采取羁押措施而被允许自由活动的人员。 在刑事诉讼程序中,为了防止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逃跑、灭迹、干扰证据收集等行为,法院或相关执法机关可以采取羁押措施,即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进行限制自由的措施,通常是将其拘留或者监禁。而未被采取羁押措施的人员即为非羁押人员。非羁押人员包括以下情况: 1、自愿到案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这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主动到公安机关或法院自首,未被采取羁押措施,因此属于非羁押人员; 2、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提供担保人等条件下,获得暂时自由的一种措施。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未被羁押,因此属于非羁押人员; 3、出境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已经离境,未被羁押,因此属于非羁押人员; 4、未被采取羁押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没有被公安机关或法院采取羁押措施,因此也属于非羁押人员。 综上所述,非羁押人员并不代表他们不是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而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没有被采取羁押措施。非羁押人员仍然需要参与刑事诉讼过程,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八十五条 公安机关拘留人的时候,必须出示州扒轮拘留证。 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