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公务员法行贿的判罚是什么?
释义
    行贿罪是指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或者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以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该罪行的构成特征包括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如果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且情节严重,或者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处
    法律分析
    公务员法中关于行贿罪的规定是什么?
    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犯行贿罪的人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款。如果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且情节严重,或者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处罚将升级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那么处罚将高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财产。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三百九十条之一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行贿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
    1.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
    2.行贿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与受贿的形式相对应,行贿也分为两种情形:一是行为人主动给予受贿人以财物。
    3.行贿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行贿罪的主体。
    4.行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犯罪目的。根据1999年3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制发的通知,“谋取不正当利益”,是指谋取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国家工作人员或者有关单位提供违反法律、法规、国家政策和国务院各部门规章规定的帮助或方便条件。
    拓展延伸
    行贿罪是指个人或者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国家工作人员的公正执行职务,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行贿罪的构成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主观方面:行贿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构成行贿罪,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的发生。
    2. 客体方面:行贿罪的客体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公正性,以及公共利益的维护。
    3. 客观方面:行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其公正执行职务,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 主体方面:行贿罪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自然人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单位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5. 处罚:行贿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了相应的刑罚,犯行贿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行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
    (二)行贿数额在五千元至一万元以上,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目的的;
    (三)行贿数额在一千元至五千元,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目的的;
    (四)行贿数额在五百元至一千元,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目的的;
    (五)行贿数额在五百元以下,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目的的。
    综上所述,行贿罪是一种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行为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结语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犯行贿罪的人将被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款。如果行贿的目的是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并且情节严重,或者导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那么处罚将升级至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款。如果情节特别严重,或者导致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那么处罚将高达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以罚款或者没收财产。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对侦破重大案件起关键作用的,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四条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反洗钱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履行反洗钱监督管理职责。
    国务院反洗钱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机构和司法机关在反洗钱工作中应当相互配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八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三百九十六条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缴国家的罚没财物,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一章 总 则 第六条 国家监察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强化监督问责,严厉惩治腐败;深化改革、健全法治,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2: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