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免证办是什么意思? |
释义 | 免证办指的是在特定情况下,由于某些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个人或单位可以免除取得相应证照即可从事某项活动或承担某项职责的措施。 在中国境内,免证办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行政审批方式,也就是说,某些行为不需要事先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证照或许可证,而是在事后进行备案或者报告。这种方式主要用于一些比较简单、基础的行政审批项目,例如开办小型商店、举办文艺演出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实施中,如果存在相关规定不够明确、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会导致免证办的实施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引发各种风险和纠纷。 哪些行为可以适用免证办?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适用免证办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涉及个人、家庭或微型企业在社区或本地从事的非危险性、低幅度、不扰民的服务和经营活动。二是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不需要证照的行政许可事项,比如居民和单位搬迁登记等。三是在特定领域内进行的试点项目,例如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 总之,免证办是一种便捷的行政审批方式,但前提是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确保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真正起到简化程序、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作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五十六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不取得行政许可或者备案的,不得要求申请人取得行政许可或者备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