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犯罪对象的定义是什么? |
释义 | 犯罪对象包括物体和人体,物体指具有价值和归属关系的东西,人体指受损害或胁迫的人的身体。犯罪对象不同于犯罪所得和犯罪所用之物。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有些犯罪对象只限于特定的对象。 法律分析 犯罪对象是指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具体人或者物。从类型上看,犯罪对象包括物体和人体两种。物体是指货币、物品等一切具有价值、归属关系的东西,按其归属关系可以分为国家所有物、集体所有物、混合所有物、个人所有物;按其存在形态可以分为货币、实物、生产资料、生活资料,动产与不动产等。人体是指人的身体,受犯罪行为作用主要表现在其生命、健康、名誉、安宁等受到损害或胁迫。犯罪对象不同于犯罪所得之物、犯罪所用之物。犯罪所得之物,是指犯罪人通过犯罪行为所取得的财产或者物品,即赃物,如受贿罪中受贿人收受的财物即为犯罪所得之物。犯罪所用之物,是指犯罪人进行犯罪活动所使用的金钱或者物品。如进行走私犯罪所用来运输走私货物的汽车等交通工具等即是。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犯罪没有犯罪对象,如脱逃罪;有些犯罪的犯罪对象只限于特定的对象,如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依法执行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 拓展延伸 犯罪对象的定义及其在刑法中的重要性 犯罪对象的定义是指在刑法领域中,被认定为犯罪行为的直接受害者或受影响的对象。根据不同的犯罪行为,犯罪对象可以是个人、组织或社会公共利益。在刑法中,准确定义犯罪对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首先,明确犯罪对象有助于确立犯罪行为的界限,使法律规定具体可操作。其次,犯罪对象的定义有助于确定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从而确定刑罚的适用范围和程度。此外,犯罪对象的定义还能帮助司法机关进行案件调查和审判,保障犯罪受害者的权益。因此,准确定义犯罪对象是刑法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结语 犯罪对象的定义对于确立犯罪行为的界限、确定刑罚适用范围和保障受害者权益起着重要作用。犯罪对象可以是物体和人体两种,包括具有价值和归属关系的物体以及人的身体。犯罪对象不同于犯罪所得之物和犯罪所用之物。准确定义犯罪对象是刑法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司法机关提供案件调查和审判的依据,保障犯罪受害者的权益。 法律依据 《刑法》第十三条,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