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2023年产假规定天数是多少? |
释义 | 国家法定产假为98天,其中包括产前15天休假。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用人单位不得降低女职工的工资、辞退或解除劳动合同。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不得加班或夜班,应安排休息时间。被公司违法辞退怀孕员工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支付工资损失,或根据劳动合同法要求撤销解雇决定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法律分析 一、国家法定产假是多少天 1、国家法定产假是98天。 2、法律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七条 (1)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 (2)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3)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3、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二、产假期间可以辞退员工吗 1、用人单位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 2、女职工在孕期不能适应原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医疗机构的证明,予以减轻劳动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够适应的劳动。 3、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4、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三、被公司违法辞退怀孕员工该怎么维权 第一种,员工可以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且支付工资损失到合同再继续履行时。 若在案件处理过程中劳动合同到期,则仲裁或法院会撤消用人单位的解除劳动合同决定,认定双方劳动合同终止,并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到劳动合同终止之日的工资和经济补偿金(该补偿金应为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08以前工作的年限不计算,从08年开始计算)。 第二种,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第规定: 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不得”就是强制性规定,不可违反。如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怀孕女工的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该撤销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 结语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家法定产假为98天,其中包括产前休假15天。在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情况下,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情况下,享受42天产假。在产假期间,用人单位不得辞退员工,且应根据医疗机构证明减轻劳动量或安排适应的劳动。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安排夜班劳动,并应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休息时间。如果员工被公司违法辞退,可要求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支付工资损失,或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维权。 法律依据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七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六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第二条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 (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 (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 (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 (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