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民事诉讼中证据提交的最后期限是多长时间?
释义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及延长条件:人民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为一审不少于15日,二审不少于10日;举证期限届满后可申请补正或延长,需详细陈述困难及提供证明材料;延长举证期限需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出书面申请,否则视为放弃举证权利;法院一般会给予适当延长,且可多次申请延期。因此,在举证时需与法官沟通,积极提供证据,如有困难及时申请延长举证期限。
    法律分析
    一、民事诉讼举证期限是多少天
    人民法院应当在审理前的准备阶段确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并经人民法院准许。
    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举证期限届满后,当事人对已经提供的证据,申请提供反驳证据或者对证据来源、形式等方面的瑕疵进行补正的,人民法院可以酌情再次确定举证期限,该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限制。
    二、延长举证期限的情形
    (一)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这是举证期限的延长的必备条件。
    所谓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指当事人及其律师因客观的、无法克服的困难,不能在法院确定的举证期限内收集和向法院提交证据。其困难可能是证人外出尚没有找到,收集有关证据材料尚需时间,也可能是有关部门不予配合,对方当事人的阻碍等。
    如属有关部门不予配合,对方当事人的阻碍等情形的,当事人可依据《民诉法》和《证据规则》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包括国家有关部门保存的档案材料、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的材料等情形。
    无论如何,当事人须在举证期限延长申请书中详细载明,适当时并应提供有关证明材料。
    (二)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举证之申请,此谓举证期限的延长的形式要件。
    民事诉讼期间的延长一般以当事人申请为限,而举证期限的延长则完全以当事人申请为原则,法院不依职权确定期间的延长。
    而且当事人必须在举证期限内向法院提出延长期限的申请,否则,视为当事人同意法院先前指定的举证期限,超过举证期限未申请期限的延长,亦未提供证据的,视为当事人放弃举证,其法律后果为证据失权。
    当事人须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限内向法庭提交证据,若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在无法提供,需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庭提出书面申请。只要有理由的,法院一般都会给予适当延长举证期限,且延长举证期限不是必须以一次为限。这就要求我们在举证时需跟法官保持沟通,积极举证,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及时提出延长举证期限的书面申请。
    结语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确定需经人民法院协商并准许,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提供新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若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确有困难,当事人可书面申请延长举证期限,但需详细说明困难原因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法院一般会适度延长举证期限,但延长不限于一次。因此,在举证过程中,与法官保持沟通,积极提供证据,并在举证期限内遇到困难时及时申请延期是非常重要的。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提供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三、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 第五十八条 当事人收到对方的证据后有反驳证据需要提交的,人民法院应当再次组织证据交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十一条 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应当提供原件或者原物。如需自己保存证据原件、原物或者提供原件、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经人民法院核对无异的复制件或者复制品。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