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提交开庭证据的具体时间 |
释义 | 这篇文章讲述了开庭证据提交和民事案件举证期限的相关规定。建议在开庭前五天提交证据,但辩护人可以在法庭上提交证据。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提起反诉的举证期限也有详细规定。若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可申请延期,但需附具相关证明材料。 法律分析 一、关于开庭证据提交的时间安排,一般建议在开庭前五天提交。然而,在开庭过程中,辩护人还可以在法庭上提交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并未对刑事案件被告人及其委托的辩护人、法定代理人的举证期限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为了确保审理的顺利进行,建议尽量在开庭前提交证据。 二、民事案件举证期限的规定是什么?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民事诉讼中有关“举证时限”的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被告应当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阐明其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3、举证期限: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 4、人民法院确定举证期限,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不得少于十五日,当事人提供新的证据的第二审案件不得少于十日; 5、当事人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证据材料,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6、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7、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法院应当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8、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人民法院申请延期举证,经人民法院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当事人在延长的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仍有困难的,可以再次提出延期申请,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结语 在开庭前五天提交证据较为保险,但当事人或辩护人仍可以在法庭上提交证据。民事案件举证期限的规定包括被告的答辩、举证期限和延期举证等。为确保审理顺利进行,建议尽量在开庭前提交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