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劳动仲裁提供证据的期限 |
释义 | 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明确举证责任、调查取证情形、举证期限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举证期限可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得到法院认可,若法院指定举证期限,则不得少于三十日。 法律分析 不得少于三十日。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33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举证通知书应当载明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举证期限可以由当事人协商一致,并经人民法院认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举证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自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 拓展延伸 劳动仲裁中证据提交的截止日期 根据劳动仲裁法规定,劳动仲裁中证据的提交截止日期是指在劳动仲裁程序中,当事人应当在特定的时间内提交相关证据以支持其主张或辩护。这个截止日期的设定是为了确保劳动仲裁的公正性和效率性。当事人应当积极收集、整理和准备相关证据,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交。逾期提交证据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和结果。因此,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劳动仲裁中证据提交的截止日期,以确保自身权益的有效维护。 结语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在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后,根据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提交相关证据。举证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逾期提供证据可能会导致法律后果。在劳动仲裁中,当事人应当严格遵守证据提交的截止日期,以确保案件的公正和效率。因此,当事人应积极准备、整理和提交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权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章 调解 第十三条 【调解方式】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章 仲裁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十九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及职责】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组成人员应当是单数。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 (二)受理劳动争议案件; (三)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 (四)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办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章 调解 第十二条 【调解申请】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