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集体合同的内容和订立条件 |
释义 | 企业职工和用人单位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订立集体合同。合同草案必须经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并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或上级工会指导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一旦集体合同订立,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如果劳动行政部门在收到集体合同文本后十五天内未提出异议,那么集体合同即刻生效。 法律分析 1、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平等协商; 2、合同草案要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3、并且需要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或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该合同。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 拓展延伸 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及争议解决机制 集体合同是劳动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它规定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在实践中,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及争议解决机制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首先,集体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一旦订立,双方都必须遵守其中的规定。违反集体合同的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其次,争议解决机制是确保集体合同有效执行的关键。常见的解决争议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各种争议解决机制都有其适用范围和程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解决。总之,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及争议解决机制是保障劳动关系稳定的重要保障措施,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和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集体合同是劳动法中的重要法律制度,确保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合同的订立需要平等协商、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并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一旦集体合同订立并报送劳动行政部门,若无异议,即生效。集体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违反者将承担法律责任。争议解决机制是确保集体合同有效执行的关键,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方式。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和谐关系,集体合同的法律效力及争议解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 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订立; 尚未建立工会的用人单位,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订立。 第五十四条 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 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