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发货后未支付货款是否构成诈骗?
释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拖欠货款属于民事纠纷,不算诈骗罪;而以虚构或隐瞒事实骗取货物的行为则构成诈骗罪。根据刑法,诈骗金额在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五十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各地法院、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确定具体数额标准。
    法律分析
    视情况而定。如果对方是只是恶意拖欠货款,正常情况下应是民事纠纷,不算诈骗罪。如果对方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货物的,则算诈骗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拓展延伸
    发货后未支付货款引发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
    发货后未支付货款引发的法律纠纷及解决途径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法律规定,卖方有权要求买方支付货款,而买方有义务按时支付。如果买方未支付货款,卖方可以采取多种途径解决纠纷,如通过友好协商、起诉诉讼或申请仲裁。在友好协商阶段,双方可以尝试达成和解协议,如延期支付或分期付款。如果协商不成,卖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以追求合法权益。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双方应当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咨询专业律师的意见,并遵守法律程序。
    结语
    针对发货后未支付货款引发的法律纠纷,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卖方有权要求买方按时支付货款。如果买方恶意拖欠,属于民事纠纷;如果买方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手段骗取货物,则涉及诈骗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诈骗金额在不同范围内将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双方可尝试友好协商或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修改《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 第十二条 违反国家规定,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实施前款行为,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二十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数额在五百万元以上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资金一百万元以上逾期未还的,或者造成金融机构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规定的“情节特别严重”。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上述方式恶意透支,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的规定,以信用卡诈骗罪定罪处罚。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3: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