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企业内控制度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财务内控制度体系框架可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原则性的财务、会计制度1.会计核算制度: (1)会计核算的体制; (2)主要会计政策; (3)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4)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5)会计报表种类及其格式; (6)会计报表编制说明(附注)。2.财务管理制度: (1)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2)货币资金管理; (3)往来结算管理; (4)存货管理; (5)短期、长期投资管理; (6)固定资产管理; (7)在建工程管理; (8)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管理; (9)其他资产管理; (10)销售收入管理; (11)成本费用管理; (12)盈利及分配管理; (13)财务会计报告与财务评价管理。 (二)综合性管理制度1.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对会计核算基本流程,有关会计事项处理的必需手续以及具体操作规范作出规定);2.财务预算管理制度;3.会计稽核制度;4.内部牵制制度(根据需要,对会计核算中需强调的内部牵制、制约程序作出集中的规定);5.财产清查制度;6.财务分析制度;7.会计档案管理办法;8.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9.对子(分)公司等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管理办法。 (三)财务收支审批报告制度1.财务收支审批管理办法;2.重大资本性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3.重大费用支出审批与授权审批制度;4.财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四)财务机构与人员管理制度1.财务管理分级负责制;2.会计核算组织形式;3.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4.内部会计人员管理办法(含会计工作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会计人员委派管理办法等);5.对违反财经纪律及企业财会规章制度事项的处罚规定。 (五)成本费用管理制度1.费用报销管理办法;2.成本核算办法;3.成本计划管理办法;4.成本控制管理办法;5.成本分析管理办法;6.成本费用考核管理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