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及对策 |
释义 | 老年人精神赡养包括作为形式和不作为形式两方面,其中作为形式包括物化的和情感的赡养,不作为形式主要涉及法律层面。在赡养老人时,除了满足物质需求外,还应关心其精神生活,同时避免精神痛苦或虐待。这是作为子女履行赡养义务的基本要求。 法律分析 1、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积极满足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包括(1)、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精神生活的物质保障,满足老人精神生活的物质需求(即物化的精神赡养)。如购买电视机和其他必要娱乐器具等精神生活物品或者给付相应的费用。(2)、对老人进行亲情慰藉(即情感的精神赡养)。这里包括的内容和范围很广,有道德层面的和法律层面的。从道德层面上看,非常广泛,要求很高,可以说是没有止境的。但总的要求是:尽量做到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使老人常常感到欣慰。从法律层面看,对老人必要的探视或看望等,是不可缺少的。 2、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就是不对老人制造精神痛苦或精神虐待。包括:(1)、在行为上不伤害老人(如侮辱行为和动作),更不能殴打老人。(2)、在言语上不伤害老人(不讽刺挖苦老人),更不能辱骂老人。(3)、不能限制老人生活自由和人身自由。如老人再婚,找伴侣、交朋友,参加文艺体育活动,以及对其他精神生活的追求,都不能进行限制。从其性质看,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主要是法律层面的。也就是说,不作为的精神赡养,要求赡养义务人通过不作为的形式来实现精神赡养。如果作为后,往往会触犯法律,情节严重者,则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可见,老年人精神赡养,从其形式或方式上划分,有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和不作为形式的精神赡养;从其内容上划分,有物化的精神赡养和情感的精神赡养;从其性质上划分,有法律层面的精神赡养和道德层面的精神赡养。 在对老年人进行赡养的时候,物质肯定是最基础的,但是在满足物质赡养的基础之上还应该对其精神予以关怀,这样同时进行这两方面才能说真正尽到了作为子女的赡养义务。而关于精神赡养具体又有两方面,一是满足精神生活需要,而是不对其进行精神通过或虐待。 结语 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分为作为形式和不作为形式两种方式,包括物化的精神赡养和情感的精神赡养。作为子女,除了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外,还应关心其精神生活。同时,不应对老人进行精神虐待或痛苦,包括言语和行为上的伤害,以及限制其自由。在赡养老年人时,物质和精神的关怀都是重要的,只有两者兼顾才能真正履行子女的赡养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