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怎么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 |
释义 | 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 一、合同订立的主体应当具有订约资格或合法授权。 二、合同的形式应当以书面形式为主,口头等其他形式订立协议应当注意保存证据。 三、合同的内容应当尽可能完备和详细。 四、订立的合同应当具有法律效力,避免效力上出现瑕疵。 一、劳动合同成立条件有哪些 劳动合同成立的要件包括:1、主体资格合法。劳动者的主体资格合法,指劳动者必须是年满16周岁、具备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公民。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作为主体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文体部门招收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须经劳动人事部门特批)。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合法,指用人单位须经主管部门批准依法从事生产经营和其他相应的业务,享有法律赋予的用人资格或能力。2、合同内容合法。主要指劳动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如《劳动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这里,“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就是法律关于劳动合同试用期的强制性规定。假若某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为十个月,由于违背了上述“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的强制性法律规定,显然是无效的。3、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根据《劳动法》第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采取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因为违背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愿,所以是无效的。另外,如果有证据证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这样的劳动合同也应无效。4、合同订立的形式合法。《劳动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对于以口头、录音、录像等形式订立的劳动合同,均无效。合同内容的规范要求,双方平等的原则以及合同的形式要附和我国劳动法的规定。满足这些条件,合同才能成立,在双方签订合同的同时,合同即刻生效。不满足以上任何一项条件,合同都是无效的。 二、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率吗 口头合同具有法律效率。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方未以欺诈、胁迫的方式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双方不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双方不以法律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这意味着具有法律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形式订立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书面形式的,应当书面形式。 三、口头协议对方不承认怎么办? 对方不承认口头协议的,另一方应当提供其他证据证明,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法律上视为协议不存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等形式订立合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书面形式的,应当书面形式。当事人同意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因此,可以认为口头协议也是合同的一种表达形式。双方认可的口头协议在法律上被认定为有效的,但一方违约,主张一方的证据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口头协议也具有法律效力。国家法律规定应当采取书面合同的,双方仅作出口头协议,主张证明其已履行协议,可视为有效。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