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防卫过当的规定是怎样的
释义
    正当防卫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个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的行为。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则需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对于正在进行的严重暴力犯罪,如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只要防卫行为不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就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条规定了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的相关内容。
    法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的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正当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受到损害,那么这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解读】本条是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的规定。
    为了制止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79年刑法对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一规定对于遏制犯罪,鼓励公民同不法侵害作斗争起了重大作用。但实践中已发现在正当防卫运用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掌握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这一问题的出现,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采取正当防卫措施,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甚至出现了对不法侵害,由于害怕掌握不好界限,不敢防卫的情况。1997年修订刑法,针对这一问题,对正当防卫的规定作了重要修改,主要是:
    1.修改了防卫过当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防卫过当的行为;
    2.增加了对正在实施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不存在防卫过当的规定,以鼓励人民群众勇于同犯罪作斗争。
    防卫过当怎么认定
    认定正当防卫是否过当,应当以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为标准。而法律有具体规定必要限度的标准。从立法本意上讲,必要限度就是以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必需的限度。必要限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1)要看不法侵害者的强度。不法侵害的强度,是指行为的性质、行为对客体可能造成的损害结果的情况及造成这种损害结果的手段、工具的性质和打击部等因素的统一。对于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如果能用较缓和的手段制止住不法侵害时,就不允许采取激烈的防卫手段。比如对于徒手的侵害,通常是无需动用器械致人重伤、死亡的。但是,如果侵害者身高力大或有武功,防卫者身单力薄,在弱不敌强的特殊情况下,用器械防卫徒手的侵害,就应当认定是必需的。如果用轻于或相当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足以有效地制止住不法侵害的,可以采取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当然,如果大于不法侵害的防卫强度不是为制止住不法侵害所必需,那就是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2)要看不法侵害的缓急。不法侵害的缓急是指侵害的紧迫性,即不法侵害所形成的对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用的Σ险程度。在某此情况下,不法侵害已经着手,形成了侵害的紧迫性,但侵害强度尚发挥出来,因此无法以侵害强度为标准,只能以侵害的紧迫性为标准,确定是否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3)要看不法侵害的权益。不法侵害的权益,就是正当防卫保护的权益,它是决定必要限度的因素之一。为了避免较轻的不法侵害,就不允许防卫者造成严重的害结果。例如小偷偷窃晒在阳台上的几件衣服,其害性不是很严重的,但如果发现后即把小偷打成重伤,则是防卫过当,因为防卫的目的是避免或制止不法侵害,保护合法权益,而不是要对侵害者进行报复或者法外的惩治。对于明显Σ及人身安全或者国家和人民重大利益的不法侵害行为,而致不法侵害者重伤或死亡,可以认定是为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因而,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不属防卫过当。
    对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从上面三个方面考察外,还要根据不法侵害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进行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由于不法侵害者往往是突然袭击,防卫者有防备,精神极度紧张,情况十分紧急,必须立即作出反应,在这种刻不容缓的一瞬间,一般很难立即判明不法侵害的确实意图和险程度,往往有条件选择一种恰当的防卫方式、工具和强度来进行防卫,甚至也难以预料防卫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对正当防卫行为不宜规定苛刻的条件,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要是为了有效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的,就应当认定是正当的合法的防卫行为。
    拓展延伸
    防卫过当与防卫必要限度是两个在刑事责任中经常出现的概念。它们的区别在于,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而防卫必要限度则是指在必要的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而采取的防卫行为。
    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防卫过当与防卫必要限度之间的区别在于,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而防卫必要限度是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的防卫行为。如果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即使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也不会被认定为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因此,行为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判断防卫行为是否符合防卫必要限度的标准。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的规定,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如果正当防卫行为导致不法侵害人受到损害,那么这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人不负刑事责任。但实践中已发现在正当防卫运用中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难以掌握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界限。针对这一问题,1997年修订刑法对正当防卫的规定作了重要修改,主要是:修改了防卫过当的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防卫过当的行为;增加了对正在实施的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不存在防卫过当的规定,以鼓励人民群众勇于同犯罪作斗争。防卫过当怎么认定?认定正当防卫是否过当,应当以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为标准。而法律有具体规定必要限度的标准。从立法本意上讲,必要限度就是以防卫行为足以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为必需的限度。必要限度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1)要看不法侵害者的强度。(2)要看不法侵害的缓急。(3)要看不法侵害的权益。因此,在判断正当防卫是否过当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三个方面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全面、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四十八条 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监管人员指使被监管人殴打或者体罚虐待其他被监管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三百三十五条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4 4: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