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试用期离职后结工资的具体时间 |
释义 | 试用期离职需结工资,可在离职手续交接时一并计算发放。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离职时可选择当天结清或与正常发薪日期一起发放。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需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进行的培训费用由单位承担,若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单位不得要求其支付培训费。劳动者辞职时应支付相应工资报酬,单位不支付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法律分析 一、试用期离职什么时候结工资 试用期离职工资在办理离职手续交接的时候,一并计算且发放给离职的劳动者。《劳动法》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实际操作中基本有两种: 一个是离职那天就当面结清,拿钱走人 一个是和当月正常发薪日期一起发薪 虽然法律规定了15天,但完全严格执行的比较少,即使企业没有在15天之内给,但在当月发工资时给了,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二、试用期可以随时辞职吗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是一项特殊规定,目的在于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对劳动者的内在能力及素质是否与应聘岗位相匹配作全面考察,综合判断劳动者是否完全符合录用条件。对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即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而劳动者在试用期也可以对用人单位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及发展前景等进行考察,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工作。在试用期内,劳动者不愿留任的,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因此提出辞职的,无需承担违约责任。那么,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呢?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第3款规定:用人单位出资(指有支付货币凭证的情况)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如果是由用人单位出资招用的职工,职工在合同期限内(包括试用期)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则该用人单位可按照《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向职工索赔。 在试用期内也好,劳动者已经转正了也罢,其实法律方面对劳动者辞职的限制都不多。但是要注意,在试用期内提出辞职,并不能因为劳动者实际工作时间短,就不支付其相应的工资报酬。这种情况下,一般是根据实际工作的天数来计算支付其劳动报酬,若单位不支付的话则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走法律途径维权。 结语 试用期离职工资应在办理离职手续交接时一并计算并发放给离职劳动者。根据《劳动法》规定,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也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实际操作中,离职当天结清或与当月正常发薪日期一起发放工资都是常见做法。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承担违约责任。然而,如果劳动者提出辞职且用人单位出资进行技术培训,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培训费。若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维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一条 【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二条 【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