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问题:

 

问题 深入剖析工伤鉴定中关于陈旧性骨折的认定原则
释义
    陈旧性骨折在工伤认定中通常不被认可,但如果在工作过程中导致陈旧性骨折发生工伤,可被认定为工伤。工伤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从事与工作相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伤、履行工作职责受暴力伤害、患职业病、工作外出期间因工受伤或事故下落不明、上下班途中受非本人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工伤认定不予受理的情形包括未提交充分资料、超过申请时效等。
    法律分析
    一、工伤鉴定陈旧性骨折的认定原则是什么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可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陈旧性骨折是不能鉴定为工伤;但如果是在陈旧性骨折处发生再次骨折、而且该再次骨折是因工作原因造成的,则该再次骨折应该属于工伤。
    二、哪些情况下,属于工伤?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三、工伤认定不予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1、对于工伤认定未能提交充分资料,同时在行政机关发出补正通知书后规定时间内未能做出补正的,工伤认定机关理应不受理。
    2、对于工伤认定超过申请时效的,除特殊原因外(具体指劳动关系的确认、医疗尚未终结等),工伤认定机关可以驳回申请,不予受理。
    3、伤者或者伤者家属、用人单位对所申请的不予受理的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于60日内向当地人民政府或者高一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在90日内直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在工伤认定的过程中也是有着相关的情况规定的,实际上陈旧性骨折是不属于工伤的范围的。但是,也存在着例外的情况,如果员工有陈旧性骨折,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又使得陈旧性骨折处发生了工伤,那么这种情况下也是可以认定为工伤的。
    结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工伤鉴定陈旧性骨折的原则是陈旧性骨折本身不属于工伤范围,但若在陈旧性骨折处发生再次骨折且由工作原因造成,则可认定为工伤。此外,工伤的认定情况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等。工伤认定不予受理的情形包括未提交充分资料、超过申请时效等。如有异议,可提起行政复议或诉讼。请务必遵守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员工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和正义。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工伤保险条例(2010修订):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六条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随便看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2 uiane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4 2: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