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试用期的时长是多长? |
释义 | 试用期的期限及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的情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的期限根据劳动合同的不同期限而有所不同,但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有六种情形下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包括劳动合同期满续订、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后重新安排工作等。在试用期发生纠纷时,建议及时与单位沟通,并咨询专业的劳动纠纷律师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法律分析 一、试用期期限是多久 1、试用期期限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不得超过一个月。 3、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不得超过二个月。 4、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不得超过六个月。 5、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 【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二、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以下六种情形均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 (1)是劳动合同期满续订劳动合同的; (2)是劳动者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3)是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者工作岗位变更的; (4)是用人单位招用同一劳动者且上次招用时双方约定的试用期已实际履行或者已部分履行的; (5)是用人单位与初次就业的军队转业干部、指令性安置的复退军人以及军转干部随调家属等政策性安置人员订立劳动合同的; (6)是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试用期常见纠纷及专家建议! 【风险提醒】劳动者在试用期离职也是可能出现的情形,因部分劳动者社会经验不足,遇司不淑等,可能会遭遇试用期离职,用人单位却不给工资的情形。 【专家建议】发生劳动纠纷,第一时间与单位沟通,若沟通无效,建议尽快咨询专业的劳动纠纷律师。律师在此期间可以帮您: 1、准确全面地了解劳动者的诉求,形成有效的维权方案,以避免照本宣科走程序,达到事倍功半的惨象; 2、帮助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协商,因为劳动者势单力薄,且缺乏专业知识,无法舌战群儒快速应变,而律师则可弥补此缺陷; 3、如果需要走上诉讼的道路,更是可以在专业方面给予劳动者全力支持,以维护自己正当权益! 结语 试用期的期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根据劳动合同的不同期限进行限制。试用期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此外,有些情况下是不得再次约定试用期的,比如劳动合同期满续订、劳动者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等。在试用期中,劳动者可能面临离职但未获得工资的风险。因此,建议劳动者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及时与单位沟通,如有需要,咨询专业的劳动纠纷律师,以保障自身权益。律师可以帮助劳动者全面了解诉求,制定维权方案,并在沟通协商或诉讼过程中提供专业支持,以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 第二十一条 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三节 非全日制用工 第七十条 【非全日制用工不得约定试用期】非全日制用工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十九条 【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