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 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有什么义务 |
释义 | 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义务: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措施。 一、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传染病防治失职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传染病防治的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从事传染病研治工作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由过失构成,故意不构成本罪。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二、申请工伤认定有一定期限吗 申请工伤认定有一定期限。职工在工作期间发生事故的,用人单位可以在一个月内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申请;超过期限的,劳动部门不予受理。未及时申请工伤认定的处理:工伤申请有时间限制,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依照职业病防治法诊断为职业病;本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十内或者诊断为职业病;申请工伤认定后,费用可以报销。未按上述时间办理的,由用人单位承担相关费用。 三、工伤是谁来办出院手续 工伤当事人来办出院手续。 如果行动不便可以由老板或者亲人前来签字,如果可以行动,也可以自己签字。工伤出院涉及公司赔偿的问题,工伤出院时,需要医院开具的证明要记全。 工伤范围是工伤认定的前提,一般由法律直接规定。各国及地区的工伤保险法律以及国际劳工公约对工伤范围的规定主要采取以下几种立法模式:概括式立法模式、列举式立法模式、混合式立法模式。我国对工伤范围采取列举式立法模式,通过肯定性列举和否定性列举相结合的方式,拟规范的工伤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采取下列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一)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五)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六)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随便看 |
|
法律咨询免费平台收录17839362条法律咨询问答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法律问题的释义及解答,是法律学习及实务的有利工具。